諾伯特專欄– category –
-
品牌推動線上與線下整合(OMO),與企業的利潤中心制可以並行?
如果一個品牌發展電商事業,設定了利潤中心制的內部權責分配,又期待(規範)線上與線下兩個事業單位可在 OMO 的推進獲得成效。 在我看來,這有不小衝突。利潤中心制,那線上與線下兩個部門可以各自自行採購需要的商品、定義在各自所屬通路銷售的案型與活動價格,彼此追求最大營收與利潤的目標;OMO 強調完整、一制性資訊溝通,以及線上與線下相互互補,運用一體的會員制度、權益優惠,搭配線上與線下互補的銷售方式、流程,甚至不同的商品組合與專屬品項,刺激更多顧客在線上與線下跨通路交易的可能,創造購物頻率與金額更大化的銷售機會。 -
經營官網電商,品牌擴大會員數並不是目的
昨天跟同仁們錄一集 Podcast,過程中聊到「品牌經營電商中,希望能增加會員數」的需求。事實上,很多傳統零售品牌開始進入電商「官網」時,常常掉落入一個看似正確,卻事半功倍的「陷阱」。 -
博客來與 MOMO 的書市龍頭競爭開始,誰能佔上風
台灣電信商都有自己的「書城」支援單位,像是中華電信的 Hami、台灣大哥大的 MyBook,遠傳的 e 書城...等。為什麼說是「支援」性質,因為在市場的經營角度來看,真的沒有太多有感作為,這些書城也都變成了手機門號的加值服務。MOMO 接手 MyBook,顯然也抓住了書市消費群體具備高度的黏著度,對於 MOMO 的電商與零售營運,不單只是「加值或是加價購」的影響力,更是會員經營的重要品類。 -
開源與節流,你要減少虧損?還是增加獲利!
「節流」可以減少虧損,但是不會增加獲利。或許你說:少掉不必要的開支,淨利率就可以提升,不就可以獲利?少掉「不必要的開支」,那不是本來就該做好的管理?少人、少行銷預算,業績也必然減少。 -
OMO 的核心:由線下營收為基礎延伸,線上推進是催化劑
OMO 下了一個正確的定義:以線下為基礎、採線上為催化。 -
2022 年,完整電商代營運服務計畫啟動
2022 不僅充滿挑戰,更充滿驚喜。 -
想建構品牌官方電子商務網站,應該選哪個開店系統?
沒有最好的開店系統,只需要找最適合自己需求的。電商能否獲利,核心在商品,關鍵在團隊。 -
進入電子商務前老闆應該知道的事
當你要進入電子商務領域時,你打算賣甚麼?你有什麼商品?你跟商品是什麼關係?這件事,將會決定你如何進入電子商務領域,應該用什麼策略推進。 因此,我想提醒所有想要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的老闆們,在挑選哪個平台,該聘僱哪一種數位人才之前,先自己思考清楚,你的「商品」是否有競爭力? -
2021 「更新」熊老闆 X 91APP 的實驗
我常跟分享的對象說:「我的經驗不一定能幫你賺錢,但一定能幫你省下不少學費。」熊老闆精選好東西,這五年一路走來自然也是曲折多舛。這兩年,則是包括我自己與整個團隊實驗性質最高,但收穫最多的過程。 -
電商是零售的一個過程或是方案,創業前先看
要在零售市場競爭,要先掌握住零售的核心是「交易」,也就是將商品售出,換取適當的利潤。買的人願意付錢,賣的人可以賺到利潤。好商品、便宜商品、有價值的商品、剛好需要的商品......,買家為何要跟你買? -
「分享」社群小編應該知道的事
在虛擬網路世代,每一個人都身在螢幕後方。但社群的互動貴在真誠與彼此尊重,社群貼文同樣是以此為出發,誠如我們在真實社會中與人群的相處與互動。尤其,品牌的體驗是最為真實,說一套做一套的模式,在網路快速分享的特性下,只會造成更多的負面聲量。 -
品牌進入電子商務的停、看、聽
傳產與線下零售商想要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營運,請停下手邊所有 Google 工具、廣告投手、小編與美編、內容行銷、數位行銷...等等想要做的每件事。先找出一位適任的「電商經理」。 -
經營電商平台的三大關鍵
平台的 PM & MD,各自負責非常大量的產品線、供應商,在極其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只能抓大放小,供應商能否主動提供合適的商品組合,能否獲得各大類 PM 的青睞,也仰賴平日的互動溝通與默契。在關鍵檔期獲得合適的曝光,對於創造業績甚為關鍵。 -
「新零售」關鍵字已經邁入五年,你搞清楚了?
零售的現在與過去,其中最大的差異,不是新跟舊,而是從單一營銷方式的線,演進到各種交易型態交錯的全面性。零售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用合理利潤的價格,把商品賣出去。電商並沒有取代實體門市,直銷、團購,甚至直播主、網紅帶貨,都沒有取代原本的實體店面。而是如何通盤的掌握住每一種營銷的模式,以及管理彼此之間的交互融合與擴張的演變。 -
選擇開店平台,並非是進入電商領域最重要的事
經營官網,開店平台很重要,但選擇哪一家,卻並非這麼關鍵。怎麼說,一個電商官網能否獲利,跟用哪一套系統,哪一個開店平台幾乎是無關聯(不要看到宣傳文案:「只要開店就開始賺大錢」就傻傻地衝了,畢竟「你開店,他賺錢」這是肯定的)。 -
認清楚流量,才能正確規劃提升流量的策略(一)
很多經營電商的經營者都會發現,媒體的廣告成本越來越高,舉例來說,電商網站取得一個會員的成本,過去五年已經成長了數十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