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談.雜筆– category –
-
博客來與 MOMO 的書市龍頭競爭開始,誰能佔上風
台灣電信商都有自己的「書城」支援單位,像是中華電信的 Hami、台灣大哥大的 MyBook,遠傳的 e 書城...等。為什麼說是「支援」性質,因為在市場的經營角度來看,真的沒有太多有感作為,這些書城也都變成了手機門號的加值服務。MOMO 接手 MyBook,顯然也抓住了書市消費群體具備高度的黏著度,對於 MOMO 的電商與零售營運,不單只是「加值或是加價購」的影響力,更是會員經營的重要品類。 -
貳零貳貳,然後
2022 年工作上最大的差異,三年的時間,從「想不同國際」延伸到「首邑電商顧問」,逐步開始有跨事業單位、部門、團隊的整合效應出現,有好,也有不夠好,但這個過程確實是不斷撞牆,也不斷翻牆,繼續前進。第四季開始,又多了「睿識新零售科技」。整個過程不是一路往前,而是前進一部,退後三步,再往前六步...。繞兩個圈,再翻兩個跟斗,摔倒四次,爬起來架著拐杖又往前跳了一步...。 -
貳零貳壹年終回顧(2021 十小事件)
過程對了,結果不會太差。忙碌中沒停止的「努力」,2021 是值得團隊驕傲的一年。 -
簡單的手沖咖啡
15g 左右(一匙半)的咖啡豆磨成粉,沖入約 30~40ml 的開水(大約 95 度)進行 2 分半到 3 分鐘的悶置,分兩回逐步將開水沖入約 100ml~110ml,這樣,大致可以萃取出 70~75ml 的咖啡。再加入約 150ml 的熱鮮奶(包括奶泡),對我來說就是一杯順口的拿鐵。有更多的咖啡風味,少了濃縮咖啡的那股勁。 -
「不負責分享」- OMO 的成功基礎在實體門市
前幾天這個新聞吸引了不少關注:86 小舖門市全台剩 2 家 明年全收攤改線上經營。 ... -
上海的星巴克
在上海,感覺星巴克比 Family Mart 還多(上海 7-11 本來就比較少,全家便利店多許多)。從我租房的小區出門走路上班,大約 30 分鐘的路程(2 公里多),經過的馬路邊以及目光所及,總共有 4 間星巴克。 通常,如果是靠近寫字樓(辦公大樓)旁的星巴克會有很多上班族,商場附近的則是學生,一班上班族(自由工作者)為主,當然一定會有逛街逛累的大媽,阿姨們,她們會自己建構一個專區,自備開飲素材,然後歡聚一起談天說地...。好不熱鬧呀。 -
紀錄個概念,給一道課題
「中國的 O2O 跟台灣的 O2O 本質概念是不同的。中國的「平台」思維讓各式線下服務透過線上平台達成交易行為,像是any*any;台灣的 O2O 比較強調線上與線下的交流與互通,像是 any+any。這是中國獨樹一幟的營銷模式,在其他市場真的不容易實行,甚至也不該如此。」 -
上海的這一年
去年 5/28 啟程來到上海,到今天剛好滿一年。下週,也將「暫時」揮別上海,回到台... -
B2B 與 B2C 的競合
B2C 經營是否成功的關鍵,除了經營者本身的判斷,公司的成本管理、營銷各方面以外,有沒有機會能夠站上「風口」,其實才是 B2C 經營能否大獲全勝的「關鍵」。這就是 0 與 1 的差異。也有人這麼說:B2C 就是賭博,多數人都不會贏,因為能不能贏的關鍵,不在參加賭局的人。「風口」,不是你我能夠決定的。 -
回顧經典影集 – The Newsroom
感動,來自面對容易(或是多數人的喜好)與正確(已預見有極大挑戰)兩個選項中做出選擇時的判斷與堅持。新聞一旦都讓商業或是政治影響,就不再是新聞,而成了脫口秀。同一件事,台灣媒體的「宣導」真的就是極端的兩種論述,不就是如此。 -
線下實體店陳列該注意的議題
當消費者進店,目光色到某張桌子時,他如何可以被某件商品吸引著?立即感受到這張桌子上商品陳列出的重的重點?我常常做一個實驗,同一個位置,三個人同時看一張陳列桌,每個人的目光重點,幾乎都不一樣。消費者是否能一眼發現自己最有興趣的那一個商品? -
實體零售,除了 location 還有更重要的事
零售業,除特定產業,新客的成交率絕對比舊客低,同時銷售每天碰觸到的新客絕對的多過舊客比例。所以才有:過路客 -> 首次購物 -> 二次購物 -> 熟客(忠誠會員)這樣的消費者過程與分群,也是 CRM 會員關係管理的基礎。 -
農曆年假最後一日的雜感 – 亂說「品牌」與「通路」
關鍵在於「價值」。「品牌」與「通路」皆然。如果用婚姻關係來說,這就是「門當戶對」的概念,灰姑娘或是乞丐王子的劇本,始終是電視螢幕上的演出。那「價值」是什麼?依舊是「名」跟「利」。 -
給團隊舞台,更需要給予表演的空間
對於成為 Leader,我期許我自己是打造舞台的人,讓團隊在我搭建的舞台上,可以獲得足夠的資源,盡情的展現最棒的自己;也許,我給了團隊舞台,卻也給了一本我自己寫的劇本,讓舞台上的演員綁手綁腳,總是只能演錯了角色。 -
47 歲生日,我在上海
未來能成?我也不知道,雖然現在一切稱得上順遂,但「家」的完整永遠是最要緊的。如果在未來的一年內我依舊沒有能力讓家人和我一起進入這個旅程,我會毫不猶豫地回家。 -
貳零么捌年終回顧(2018 十小事件)
不是有首歌詞:「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就算挨了刀你還得江湖飄」。 其實不是環境險惡,就是競爭而已。因為舞台大,職場上競爭的也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者,搞了幾回合,會發現那怕你一路披荊斬將,始終沒有誰拿到了是冠軍,登上衛冕者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