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GFX 50S 上手分享
不少朋友訝異我怎麼入手了 Fujifilm GFX 50S!?也許,是一種特殊的「經典」與「信賴」的感覺。
Olympus E1、Canon 1Ds Mark II、NIKON D4s……,過去十多年來每一個階段手邊總有一組「經典」的系統,或許就這麼讓 GFX 50S 接下傳承的棒子(這些相機,除了 E1 是新機購入以外,後續的設備都是二手市場購入)。 繼續閱讀 “Fujifilm GFX 50S 上手分享"
不少朋友訝異我怎麼入手了 Fujifilm GFX 50S!?也許,是一種特殊的「經典」與「信賴」的感覺。
Olympus E1、Canon 1Ds Mark II、NIKON D4s……,過去十多年來每一個階段手邊總有一組「經典」的系統,或許就這麼讓 GFX 50S 接下傳承的棒子(這些相機,除了 E1 是新機購入以外,後續的設備都是二手市場購入)。 繼續閱讀 “Fujifilm GFX 50S 上手分享"
ONA 的相機包,真實的垂延許久,但手邊大大小小的相機包真不少,剛好上週下手一款 Timbuk2 30 週年信差包,設定作為日常外出隨身包使用,但如果偶而想帶上相機?又不想大張旗鼓換包出門,所以一併入手了這款相機內袋包 – ONA ROMA。
繼續閱讀 “實際使用分享:ONA Roma 輕便相機包內袋"拿著相機,我喜歡上海街頭的窗景。不是從窗戶看出來的風景,而是在牆上的「窗」。
很難猜想出每一道「窗」究竟是怎麼設計出來,顏色?尺寸?總是每扇窗長相都不太一樣。但各有味道。 繼續閱讀 “上海的窗與衣服"
拍照,一直就是興趣。尤其,拍家人、生活影像,或者拍些自己入手、喜歡的商品當作分享,也是喜歡。
部落格、臉書上,偶而會收到一些邀約,遇過婚禮、餐廳室內空間,甚至食材……,我總是沒敢接下這些類似商業案子。唯二,都是朋友邀約門市開幕,以及一場商品發佈會,在會後收到了老闆朋友堅持給的「紅包」。
我只是愛拍,偶而幫朋友紀錄人跟場景,除了或許拍出的照片可以有些用處,我也可以體驗不同「場域」的畫面。
繼續閱讀 “瑜珈課程側拍初體驗"
比起機背帶,我更喜歡在相機上使用手腕帶。一是我喜歡把相機拿在手上,二是有一種套牢卻又可以自在使用相機的 Fu。尤其走在街頭上,隨時手提起來就能拍。
像是這台 M9 時期用的 Gordy strap。
到了 M240 依舊是 Gordy。 繼續閱讀 “[分享] Pack & Smooch 相機手腕帶"
有時候一種興趣或是習慣,就是莫名的延伸到「敗家意境」的另一種境界。
我向來喜歡 Leica R 鏡,也許是我接觸 M 的時間點晚了許多,也或者 Leica R 系列跟其他 135 相機都是相同的操作系統,但始終更深不可測(是說要形容口袋也行)。包括第一支擁有的 R50/2,然後 R19/2.8 II、R80/1.4,甚至 R280/2.8(已轉售),都帶給我很棒的攝影體驗。
拍照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按下快門的一瞬間。浮誇點說,只要把相機帶出門,就算做是拍照的過程與體驗,所以相機包、背帶、手腕帶,跟配上哪顆鏡頭,用哪捲底片,是一樣重要的(我說過這是浮誇的說法了)。
所以我有不只一個相機包,不只兩種底片,不只三台機身,不止四種肩帶,不只五…不能再說了,不然會被不只七、八、九種白眼、冷眼、鋒利的眼神對待…。
總之,肩背帶很重要就是。 繼續閱讀 “[分享] 德國手製 Pack&Smooch Wiltshire 相機肩背帶"
我喜歡拍照,尤其喜歡體驗不同系統的相機。
至於用過多少相機,其實也不太重要,而是目前手邊的相機,確實很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
以 Leica R 系列的變焦鏡來說,35-70mm 算是很普遍,評價也不錯的入門選擇。手邊這一隻 E60 版本,是這系列最早上市,也是「血統」認定上比較有爭議的一顆鏡頭。
不過我對 Leica 與 Minolta 怎麼合作的過程也不了解,不過我抱持的觀念是「既然 Leica 願意掛上自己的 Logo 商標,對品質還是有信心的」。 繼續閱讀 “小試 Leica Vario-Elmar – R 1:3.5/35-70 E60 版日製變焦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