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做自己相信的事,讓團隊相信

幾年前我很喜歡的影集:

Newsroom

前幾天看到另一個影集:

New Amsterdam

怎麼會把這兩個影集連起來?「做心裡相信那件『對』的事」。

新聞從業者應該呈現「真相」,醫生應該「治療病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答案,但過程中卻是充滿「妥協」。因此,新聞充斥了立場,或是廣告…;醫生總是有著各種規範與流程,病人可能被制度醫療著?

什麼是初衷?什麼是理想?

人的堅持都會被生活消磨掉?人的理想都會被現實打擊而妥協?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主旨是分析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並且以「理想主義者」來形容他。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一刻,他始終相信能夠逃離風暴、飢渴和死亡的威脅,是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每一個走到生死那一步時,理想不理想已不再重要。

理想主義者所重視的,是在遭遇艱險的歷史時刻,敢於付出那些代價並挺過來的人。那些開拓者是最具理想主義成分的偶像,他們經過大風大浪但初衷不改,理想主義經過現實的洗禮,愈加光彩奪目。

其實都有選擇

積極、消極;面對、躲避;欣然接受、不得不然。哪怕是愛的教育與鐵的訓練,都有選擇。

上週在 EMBA 的課堂個案:傑克威爾許帶給 GE 的變革。「做不到第一、第二,就結束掉。」看似瀟灑,卻是必須面對多少責難與抗拒。所有事後的評斷,永遠都有不同的角度與面向,有人讚揚:他是最佳經理人。有人批判:放諸 21 世紀卻是過時,甚至埋下失敗的種子。

前兩週,我被非常仰賴的團隊提醒:「你不要再噴了,他們聽不懂,甚至已經無所謂了。」在業績連續五年增長,成長接近 400% 的過程中,我認為的「指導」,已經變成了「噴」。這話可真難聽啊。

於是,我思考著該如何「選擇」,不是選擇「噴」與「不噴」,應該說如何可以找到不同的「選項」?過去,我把重點放在選擇,而不是選項。

然後?還沒有然後……。

挑戰與改變,是自己的事

改變與轉型,哪怕是「創新」,都代表著要進入不熟悉,甚至「未知」的領域,對於團隊來說充滿挑戰、充滿不解,其實也是充滿了「不情願」。

有這麼一說:創業的老闆(有些成績的)想的多、想得快、想得遠,團隊不容易跟上,也越來越聽不懂、不想聽老闆在說什麼了。

因為缺少「相信」。諷刺的是,我自己寫過一篇:「有共識,才能一起做事」

接下來,開啟自己的每堂課。

  • 從「策略規劃」到「策略領導」
  • 從「資源分配」到「知識擴散」
  • 從「成本降低」到「價值提升」
  • 從「目標達成」到「目標設定」
  • 從「組織為中心」到「個人為中心」
  • 從「持續的改善」從「跳躍式成長」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00 年以前,在傳統產業工作,以廣告公關業為主,包括公關公司、科技公司與汽車工業。2000 年後進入電子商務、拍賣與搜尋行銷等網路領域。2005 年投身創業,2017 再入職場,挑戰新世代的零售業。

目前擔任:

「首邑電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想不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