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企業顧問與講師:關於「零售獲利學」的一些分享

近期,由於「燒賣研究所」推出「B2B 零售獲利學」線上課程募資案開跑,在社群媒體上有極高的曝光。第一週的募資就突破了 400 多萬,我的私訊也多不少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留言。

「熊老闆,你有開關於營運的課程?請問有公開課程的連結?」

除了針對「零售獲利學」內容好奇的問題以外,最多的問題就是上面這個。

從 2019 年開始「首邑電商顧問」全新創業,這四年來我其實極少授課,甚至開課。扣除掉今年參與某電商平台的 9 堂企業內訓課程,我平均一年,應該上不到 2 堂課( 2021 年曾經有上過 3 堂課)。倒是跟客戶、特定專案,以及少數幾個外商客戶、數位媒體的內訓,次數與比例都高一些。

認真的說,參與「想不同」與「熊老闆精選好東西」,再加上「首邑電商顧問」與服務客戶品牌的經營,以及這個月開始成為 EMBA 新鮮人,「開課」真的很難排在行程表中(我不討厭上課,但備課與教材整理實在是一件超級花時間的任務)。

目錄

「營運不是做一件大事,而是做好一系列小事」。

營運不是一種「專業技能」,例如廣告投放、SEO,設計、文案…等,營運不是學習某種「職能」,而是不斷地「被提醒」包括假設、規劃、執行、檢討、優化、再假設、再規劃、再執行、再檢討、再優化……。對,我認為我在「零售獲利學」課程中扮演的就是「提醒者」,在業績的提升與下降時,適時的提醒各種細節。

「你以為賺錢了?其實沒有。」「你以為折扣賣更多了?其實沒有。」「你以為夠仔細了,其實沒有。」

業績增減多少 % 數建議開始警示?這種情況首先該看甚麼指標呢?

這一題,是校長 Ryan 前天在試映會問我的一道題目。答案不是 3%,不是 15%,更不是 20%。

如果營運者每天都有關注業績數字,一天又一天,一週又一週,一個月又一個月…年復一年。其實每天在看當天業績時,心中已經有解讀了:今天還可以、昨天不太行!? 一天不好,連著第二天也不好…,第三天,無論是好轉,或是依舊不理想,經營者應該都開始找原因了。是什麼原因?商品?通路?團隊?活動案型?流量?活動?庫存???假設、驗證、修正與執行,又展開循環…。

業績的好跟不好,比較的是前期,或是趨勢,甚至是「目標」。超標或是落後?是什麼原因,該如何調整?這個「目標」是如何設定出來的?

這就是營運者的日常工作啊。

🔥下單連結 https://shumai.tw/btbD_br。分享講師特別折扣碼,結帳輸入【TRBTBD】可折 $500。

從 2019 年到現在,我花很多時間在各種零售系統的整合,尤其是希望能夠讓自己的零售單位,以及每個客戶都能掌握「營運數據」產出、分析,讓判斷、決策的過程可以更快速,也更有底氣。

我始終相信,做對的事,一定不容易。但做對,一定能成長。我認識的燒賣(校長伉儷)一直都在做不容易的事,很開心我有機會參與到燒賣的這次的一段路。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19 年,職場就在上海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城市發展,透過實體門店為基礎,挑戰全營銷模式(O+O, B2C & B2B)的推進。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