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寫這個議題的文章,是 2013 年了。今年,應該紀錄一下幾個比較不同以往的變動。
標準的文不對題,這趟上海行,沒有任何遊玩行程。 談生意?新商品合作?市場評估?通路視察?通通都不是,我是去求職
台灣市場代理、進出口貿易,甚至國際代購,這些模式在零售市場引領多年,但也正因為這種「短利」讓台灣市場近年成了「
從 1997 年開始工作,我擔任勞方與資方的身份,恰巧幾乎各 10 年。 這幾年,逐漸發現我自己已經邁入老派,
就以天貓、淘寶為例吧,台灣這兩年的零售市場可說是血上加霜。尤其 B2C 大型平台、C2C 個人賣場,都充斥了一
前兩天,在 Facebook 上寫了: 創業的車子開了 12 年,不停歇的一站站停靠,繼續駛往下一段路程
這兩天我自己關注的一個電商動態:「friDay 加購」發表會(有興趣可以看這裡),然後在臉書上發了嘴砲文(其實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一起加入其他 3,500 位訂閱者的行列
電子郵件位址
訂閱
熊老闆本人親自出馬推薦 POINT 65° N 啦🎉 到底 POINT 65° N 有什麼魔力讓熊老闆這麼愛不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