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會員、社群與口碑,一切都源於真實與信任

我很討厭看到一些 PO 文:真人帳號,臉書增粉、Google 五星好評……。這不是詐騙?

這一篇短文章,我想用零售經營者的角度聊聊使用者(會員)、社群以及口碑(用一個非常老派的角度)。

沒有使用過特定品牌商品的會員,是會員?可以是。但我不認為是有價值的會員。

會員跟品牌的關係

認識品牌、有在網站或門市瀏覽或是實際碰觸過商品。進一步可以是自己買,或是被送禮後親身使用過;喜歡,又再次購買,甚至在臉書、IG 上分享,或是向親朋好友大力推薦與分享。對,這就是會員、社群與口碑。

社群應該是被經營,而不是「建立與管理」;口碑的基礎是更多的信任

社群經營:這指的是圍繞某種興趣、品牌或原因而凝聚出一群自我管理和分享自身喜好的群體(線上與線下)。社群的經營是透過群體創建一個積極的環境,鼓勵互動,管理衝突,並幫助社區成員彼此聯繫、分享。

口碑行銷:這是一種行銷策略,涉及讓消費者分享產品或服務的信息。通過與朋友、家人或同事的對話,或者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上社群媒體的分享實現。口碑行銷之所有有效,因為人們傾向於信任彼此,信任品牌以及他們認識的人的推薦。

真正的有價值的「會員」、「社群」與「口碑」,是建立在品牌的經營,品牌在市場與商品優質的堅持,以及關注顧客的交易體驗與使用者經驗。本質上是品牌對市場、商品、消費者做了什麼承諾,做到了幾分。而不是「衝高」多少會員數,衝粉速度有多快,甚至『真人真 PO 文,但 PO 了「假」的體驗文』。

行銷 5.0、Web 3.0,零售「數據」化,「真實」才是品牌面對市場的態度,不要再操作「假議題」了。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19 年,職場就在上海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城市發展,透過實體門店為基礎,挑戰全營銷模式(O+O, B2C & B2B)的推進。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