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段影片。
家用的無線路由器比辦公室複雜,因為房型與隔間的關係,想要讓無線網路訊號覆蓋整個空間,始終不容易。
原本家中透過兩台 AirPort Extreme Wifi 路由器串連佈建無線網路範圍,但可能是我把其中一台 AP 放在配電箱(跟小烏龜一起),讓在房裡的另一台 AP 反而常常連不上訊號,後來乾脆獨立兩個 AP 的運作,變成在客廳的設備連 BEARBOO 訊號,進了房間改連 BEARBOSS_Room。但你都知道的,手機有時候就是很死心踏地,自動連線時就愛連那個訊號比較差的……。
這陣子剛好跟廠商談個新案子,有機會碰觸到 NOKIA Beacon 3 Wifi Mesh 路由器,就這麼來試試看。
從網路相關資料查詢,可以得知 Nokia WiFi Beacon 3 是一款擁有「自主優化」,具備 AI 功能的無線路由器。Nokia WiFi Beacon 3 內置專用干擾偵測天線,可全天候監測周邊 Wi-Fi 和非 Wi-Fi 設備的干擾(包括家用電器、電池波以及各種可能構成干擾的訊號源)。例如家中使用微波爐時可能對 Wi-Fi 信號形成干擾,Beacon 3 會通過 AI ENGINE 優選算法,探測各種長時間和短時間的無線干擾,利用人工智慧實時為使用者選擇最優頻段的訊號與頻道。
先記錄一下昨天安裝的過程:先拆箱(以下就不當開箱文,用幾張簡單圖片帶過)。
跟原本服役的 Apple Extreme 對照:
整體上,NOKIA Beacon 3 WiFi 無線路由器外型與設計感都很棒,但在一些細節上,Apple Extreme 的細節還是更勝(背面部分,Apple Extreme 全平面設計,比起 NOKIA Beacon 3 挖空的細節是最大差異)。
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 NOKIA,在安裝體驗上是我過去安裝無線路由器最輕鬆的一次。
先下載 Nokia WiFi APP。

下載安裝、開啟 APP 前,先將 NOKIA Beacon 3 WiFi 無線路由器電源、網路線先接上。然後,就是一種不一樣的安裝體驗(以往,多數是先讓手機連上路由器,然後進入預設的設定濟面,或是瀏覽器進行設定…。說真的,工具人這時候就要發揮功能了)。
將 Nokia WiFi APP 開啟,進入設定程序。先掃描 Beacon 3 底部的 QR code。一經連線上後,即可開始帳號登入程序,簡單幾個洞卻與確認 mail,基本上就定完成。
昨天裝上後,我發現「小愛時鐘」連上的位置曾經不時的在客廳與房間兩個訊號源中切換了幾次。
最妙的是第二組 Nokia WiFi Beacon 3 的安裝,基本上在 APP 裡按下新增另一組 Beacon 3 後,我只把路由器接上電源,按下電源開關……。三分多鐘後,就連上了。搞定。
除了 AI,我最需要的其實是 Mesh 的功能。
Nokia WiFi Beacon 3 訊號的覆蓋可達 55 坪(185 平方公尺) 的面積,對於我住屋目前三房兩廳格局的房型而言應該可以充分覆蓋,但裝潢、隔間牆,甚至主結構等等,還是很容易有訊號死角。因此,我選擇了兩組 Nokia WiFi Beacon 3 連結。
Nokia WiFi Beacon 3 2.4GHz 3×3 或 5GHz 4×4 模式下,採用 802.11ac 協議,理論上其雙頻並發可以達到 3000Mbps(3G) 以上的超高速率。
我過去一直以為,我住屋安裝 100M 光世代的頻寬,選擇路由器大概找個 500Mbps 速率的就綽綽有餘。但我完全錯了…。舉個例子來說,過去我在家裡拍照,會利用相機的 WiFi 傳輸功能,將相片自相機傳到手機上,往往一張照片就要等上十多秒,甚至數十秒的時間(Fujifilm GFX 50S 更可怕,一張照片至少超過 30MB)。但這樣的訊號傳遞,其實與聯外頻寬無關,若是路由器具備更高速率,便可大幅縮短網內的傳輸時間。
我隨便錄一下將一張 33MB 的照片由 MBP 傳到手機上。
Nokia WiFi Beacon 3 採用 MU-MIMO(多用戶多進多出)為多使用者、多設備同時上網分流的技術。像在我家裡,最多時可能會有 5 支手機、2 台 iPad、2 部電腦、一個小愛時鐘,一台 PS4,兩本電子閱讀器…。

這兩天,我也注意到小愛時鐘的訊號源不時的會進行切換,時是客廳,時是房間。

同時,在 App 上,也可以發現家中的信號覆蓋死角,並按照 App 提示調整 Nokia WiFi Beacon 3 的位置,找到無線路由器的「中心位置」,可以擁有最佳覆蓋效果。如果兩個以上 Beacon 3 通過 Mesh 互聯,App上也會顯示出多個路由器間的連接速度,持續調整,可以讓每個 Beacon 3 路由器都能放置在最合適的位置。
好了,我要去調整路由器的位置了。哈哈。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