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熊老闆|精選好東西」不能算買手店(Select shop),充其量是個多品店,而且稱不上品牌旗艦店。
2004 年開始開店,其實只有一個想法 – 讓客人看到實品,感受到實品,沒想太多品牌價值、通路為王那些事。
品項豐富的意涵不也是量販、雜貨店的特色?在過去的經營經驗裡,逐漸地發現為了提供客戶更多的選擇,反增造成了更多的商品衝突:相同風格,價格近似,品牌特色不明顯…,面對的消費者並不會增倍,而是在其中做出不容易,甚至不太重要的選擇。
同時「熊老闆|精選好東西」依舊是一個超過 80% 偏向「數位配件功能面向」的包袋、配件店,雖然這兩年試著往 Lifestyle 的方向傾斜,但比起眾多休閒包袋、戶外機能市場快速的產品迭替而言,彷彿以不變應萬變大概也是熊老闆的特色了(一系列的熱賣包款可以賣 3 年)。但,這個趨勢將有很快速與明顯的改變。
過去電腦包想蹭流行包的市場,所以開始 Lifestyle;反觀流行包也開始轉著功能性,越來越多的夾層、防護功能變強的電腦包空間…,這兩者確實開始有了些交集。Samsonite 推出了紅標系列、Timbuk2 從 Messenger 擴大到各式雙肩後背包。諸如 Incase & Thule 還賣起了旅行用的箱包。
「Crossover」跨界的概念已經蔓延開了!「熊老闆|精選好東西」也得開始學著「換手運球」。
分兩個方向來看:一是門店的樣貌,二是商品的轉換。
從門店樣貌來說,熊老闆將從多品店變成多品牌旗艦櫃的組合方式呈現,讓主要品牌得以有自己的品牌、產品風格,也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甚至更多元化的互補。「專業」與「品牌」仍舊是產品核心。例如, Targus 是專業電腦商務包、Incase 是蘋果時尚風格、Timbuk2 是 Messenger 的王者,ONA 是美系街頭相機包的代表…。品牌的更凸顯,是為了營造出更多元的樣貌。
我也必須像很多朋友說聲抱歉,近期和幾位自成功募資專案的包袋供應商有部分互動,但未來可能合作的機會不太高,因為多數募資專案的產品皆是以單品或是系列型態出現,而非完整的品牌架構,對於熊老闆門店的方向並非一致,在門店空間還不夠大的現階段,只能暫緩。
另一方面,關於「產品面」,從今年 Q1 開始,熊老闆導入了 Amiro 美妝鏡。陸續文石電子閱讀器、輕便型隨身風扇、ONA 相機包、KNOMO 各式包款……。產品的多元與豐富化,也是我期待未來可以「無縫挪移」的呈現出不但專業,而且更符合生活風格的「熊老闆|精選好東西」。
「熊老闆|精選好東西」三創店(2.0 版)目前仍在緊鑼密鼓規劃,希望兩週後可以驚艷登場。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