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藝文活動推薦:《茶花女》@「2011 高雄春天藝術節」

原來,又一年了。

記得去年還 PO 過『藝文活動推薦』:《白雪公主》@「2010高雄春天藝術節」。剛剛收到朋友的 mail,原來 2011 高雄春天藝術節 也開始宣傳了。

繼 2010 高雄春天藝術節與兩廳院合作「白雪公主-法國普雷祖卡現代芭蕾舞團」及「藍色星球」二檔節目後,今年再次合作辦理兩廳院旗艦製作-鈴木忠志《茶花女》,這是兩廳院繼《歐蘭朵》、《鄭和1433》後的旗艦製作,特別邀請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與台灣新秀演員及設計群合作,共同打造以台灣流行歌曲貫穿西方愛情經典的跨文化音樂劇《茶花女》。鈴木忠志改編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愛情悲劇《茶花女》,透過鈴木忠志的詮釋,有了不同於過去作品的風格與情調。鈴木忠志重新解構原著、詮釋這個愛情故事,情節在想像與現實間進展,結合國內流行音樂界的知名編曲家櫻井弘二,重新組合《何日君再來》、《思慕的人》、《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愛情限時批》等十多首台灣流行音樂史上膾炙人口的情歌,呼應「愛情」這個歷久不衰的題材。

該劇的服裝造型以 15-20 年後的未來世界的「近未來」概念為發展基礎,而非大眾想像中如「星艦迷航記」的超未來世界常見的銀色緊身衣,「茶花女」的服裝造型採用黑白對立。看似中庸的無色彩,在鬼魅般的演員造型中更凸顯外在世界與人物內心的極端。《茶花女》劇中男女賓客的造型像是妖精也像鬼怪,服裝上窺見東方的百摺元素,融合西方的哥德視覺,牽引出微型龐克,整體服裝呈現混搭拼貼風格。服裝設計師林秉豪與導演鈴木忠志對應小仲馬身處的十九世紀中期,上流社會嚴格的男士服裝規定,燕尾服原型下,僅能創造細節以此低調較勁。《茶花女》劇中便抽取此服裝特質,以迥異的輪胎車紋賦予男賓客不同的個性與階級。整齣劇的服裝造型以黑白、金屬為基調,營造悲劇戀人亞蒙與瑪格麗特身處的黑暗世界,吸引觀者入戲的同時,隱約釋放對愛情的憧憬與期待。
該劇擔綱男女主角翁寧謙、周明宇,是鈴木忠志親自面試,由數百人中脫穎而出的優秀演員,此次並特邀甫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硬底子演員吳朋奉,及以《不能沒有你》中樸實無華的演技感動無數觀眾的陳文彬共同合作。加上鈴木忠志一貫的導演手法與獨特鈴木表演方式,《茶花女》將是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最受矚目的開幕鉅作。

演出時間、地點:
100 年 2 月 19 日 19:30 文化中心至德堂
100 年 2 月 20 日 14:30 文化中心至德堂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文化基金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票價: 500元(學生票)、800元、12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
◎本節目最新訊息,請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網站查詢http://www.khcc.gov.tw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7-11 i-bon、萊爾富Life-ET

另外,比較令人注意的,應該是導演 – 鈴木忠志

以下摘錄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主任 – 謝嘉哲的介紹:

淺談鈴木忠志

鈴木忠志所創建的「鈴木演員訓練法」(Suzuki Method)名聞遐邇,其強調演員內在能量,回復人類動物性,將所有能量集中在演員下半身,重視表演者腰部以下的能量累積,以腹部呼吸法搭配滑行與跺步,取得聲音與身體的平衡。

除了表演理論的建立外,鈴木忠志也是當代劇壇舉足輕重的思想家及導演,他擅長將日本能劇和歌舞伎的元素,融入西方經典劇作中,並且脫離文本和語言的侷限,將劇本加以拼貼且重新組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鈴木劇場美學。

比起一般導演,鈴木忠志涉入劇本的領域更深。在鈴木忠志的劇本詮釋中,觀眾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過去與未來,以及自身文化與異文化的層層交錯;同時,劇本的台詞也隨著排練現場的變化隨時增減、整段調動甚至大幅的刪除,對鈴木忠志來說,劇本是最後被確定的東西。

而對於舞台空間的處理,鈴木忠志強調演員所表演的空間,不是要再現劇作家所生存的時代,而是要讓劇作家所欲傳達的精神在當代重現。因此,鈴木忠志的舞台空間總是不合常理,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鈴木忠志的排戲通常會在演出劇場的舞台上進行,而非在另外的排練室。演出的道具配合著裝的演員排練,燈光及音效在導演的要求下不斷的調整與抽換,以達到最高要求,這樣的豐沛的資源應該會讓許多劇場導演極度羨慕。今年高雄的觀眾有幸在自己的城市觀賞到大師的本土+異文化綜合體作品,應該可是算是本市的年度藝文盛事,足以彰顯高雄的藝文水準已達到世界水平,真是可喜可賀。

春天,可以去高雄走走。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19 年,職場就在上海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城市發展,透過實體門店為基礎,挑戰全營銷模式(O+O, B2C & B2B)的推進。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