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PC Home 24小時購物與露天拍賣的「混搭」之我見

昨天在 Twitter 上就看見這個消息:

PChome線上購物今(5/14)宣佈,即日起PChome《24h購物》專區內數萬件商品陸續於露天拍賣市集開賣…

今天果然看到這個頁面了:

有時候晚上,跟著老婆看電視(女人我最大節目),常聽到「混搭」這形容詞,莫非網路購物也開始流行了?a) PC HOME 線上購物、b) PC Home 24小時購物、c) PC Home 商店街、d) 露天拍賣、e) X 名館…,都是 PC HOME 電子商務版圖的平台,這下子 b 先跟 d 混搭,接下來不知道會是何種搭配!?

奇怪的是, PC Home 24 小時購物在我們習慣的分類上屬 B2C,而露天拍賣則是 C2C,這兩者之間的結合,並非是前所未見(像是搞商城的人也會用拍賣進行銷售),但是當 C2C 結構中賣家 = 平台經營者而言,就極罕見了。

以前 eBay 在台灣,若是找到優質商品貨源,一則培養供貨商上網販售,另一則培養一家公司協助代銷。總之,就是不能自己跳下來進行直接銷售,這原因只有一個:球員不能是裁判。這個模式,我相信現在的 Yahoo! 拍賣仍是如此。

拍賣網站由於本身不介入交易,故能維持一個平衡、公正的交易平台:每一個賣家不管大小,是財團或是個人,都是以一個無特權的帳號進行銷售商品。

但是看到現在露天拍賣的首頁 Header ,這似乎就是一個極度不公平的偏袒?有哪個一般賣家可以爭取到這樣的版面?接下來,如果有一天 PC Home 24 小時專區被買家給了個報復性負面評價,即使合理合法將之移除,有誰相信這裡面沒有偏頗?

露天拍賣這兩年下來,雖然刊登數量不斷攀升,但刊登品質與實際成交比例,與刊登數量或許不成正比。藉由兩者混搭,也許可以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1. 露天拍賣需要拉抬,增加成交率?
2. PC HOME 24 購物寄倉商品可以出清

但是我質疑的是:

1. 供應商的合約裡應該不允許 PC HOME 這樣銷售模式?
2. 這混搭造成的結果是誰獲利?PC Home!誰倒楣?露天拍賣現有的賣家比較倒楣!

對我有影響嗎?有的,但是可能不算太大:

我自己是 PC Home 24 小時購物的供應商,同時也在露天拍賣上刊登商品銷售。以同樣商品來說,這兩者對消費者的售價是也是一樣,但是對我來說,毛利結構相差甚遠。換句話說,若是銷售總數一樣,由於 PC Home 24 小時購物加入銷售,我的整體毛利將會下降,而且我相信這個差距會接近 15%~25%(數字比例很驚人,但是我在露天的交易亮並不多,所以影響應該不會太嚇人)。

現階段的觀察,24 小時購物的強項似乎以生活用品為最,不知道對這一類併跨足兩購物平台的商家來說,影響會更大?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19 年,職場就在上海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城市發展,透過實體門店為基礎,挑戰全營銷模式(O+O, B2C & B2B)的推進。

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一覧 (2)

  • 您好,我對此舉的想法是正面的,就算不特意做上連結,上24H專區比個價也是消費者理所當然的動作。我相信這個做法的影響只是讓C2C更回歸到C2C,而不是變相的B2C,而待市場的分眾與集合更明確後,對網路家庭必是利多,對於供應商也是件事半功倍的好事。(另,目前的感覺,進24H倉這件事情已經越來越像B2B了…)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