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再聊新零售與虛實融合

前些時候聽了一場 O2O 分享會,講者其中一位是近期許多媒體專訪的一位企業家 – 李宥宏。

網路不但沒吃掉實體銷售,還增加了來客數!看SO NICE 30個月實戰心得

【學霸從商】棄外商高薪救家業 他靠什麼讓營收翻倍?

講題:邁向新零售:SO NICE 30個月的實戰心得。這應該是這兩年台灣零售市場喊得震天中,少數極為成功的 O2O 虛實融合的實例。現場,李總經理分享了許多實際數據,但讓我感到最直接有感的是以下幾句:

「Why O2O?」實體沒落?虛擬崛起?同業有人做?
「因為客人變了!」

「門市、網路會不會互搶業績?」「千萬不要認為客人只有你一個選擇?」

「怎麼做好 O2O?」「客人在哪~服務就在哪!客人對於品牌並無線上線下之分」

跟許多科技商品一樣,O2O 也好,新零售也罷,這都不是「新發明」,不過是呼應消費市場的需求,更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行為。

我一直認為品牌或是通路型態的電子商務網站不僅僅是通路,更是一個可以整合資源的樞紐,為品牌,為網站本身,為實體門市,甚至為經銷夥伴帶來更多的消費者與資訊相互影響的機會。但怎麼做?坦白說我仍舊尋找答案中。

曾有一位上市公司總裁問過我:能不能讓門市的員工一起顧網站?我當時的答案是「不能」,因為網站與實體門市的運作模式並不相同,Know how 也不一樣。不過,如果現在問我,或許我的答案就不一樣了。如果,讓負責門市營運的最高主管擁有一個電商 team,一個了解電子商務網站營運的 leader,一組具備 DG Manager,文案與美術編輯、客戶支援服務的團隊,如此更能由上到下的整合「零售」資源,讓線上與線下合成一體。儘管仍有許多障礙須克服,但確實是機會點。

線上與線下如何融合?

或許,最難的不是如何做,而是如何打破既有的觀念。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曾經是 eBay 的 Pink Liner,社群發展的經營。

電商與傳統零售最大的不同,在於更多的互動(interaction)與連結(Connections)。社群的價值,在於相互尊重與分享。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