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關心我的近況,或者都問了一個問題:當回打工仔,能習慣?
新職報到兩周,一切仍在熟悉與適應。慶幸的是,心境間的轉換似乎沒太多問題,和團隊的相處也不錯。以我的年紀,在公司裡即使算不上骨董,也絕對可以是懷舊了,熊老闆這稱號,可能很快就變熊老爹了(但年齡一點都不能是藉口,能否創造價值才是關鍵)。
十多年前創業的第一天開始,我學著當 PM,甚至自己當美編、文案、業務…,慢慢的,開始當供應商的客人,當客戶的專案業務,然後當一群人的主管、老闆。這個過程持續其實持續地看跟學,不管是書上寫的,前輩教的,客戶罵的,廠商念的,或者是讀不完的網路文章,儘管慢,但我自己真的很認真試著在許多資訊中,自己嘗試體會,嘗試歸納出前因後果,以及放在自己的經驗上能否成型?
這個過程,我真的很努力地思索。十多年的創業過程,我很清楚知道一件事:當主管跟當老闆一樣是教不來的,只有自己學,自己感受,才能有自己的體會與收穫。
有個故事的結尾是這麼樣說的:你是累積了二十年的經驗,或者相同的經驗用了二十年?除了從老闆再次轉換為員工的心境以外,還有一件這兩週讓我自己很深,很有感的領悟:選擇累積,才有選擇。
我在新職的頭銜是 EC Manager,在公司(包括亞洲 EC 相關 team)內,我被介紹是 Taiwan E-Comm Lead,所需承擔的業務數字與工作內容,目前看起來絕不輕鬆。過去的職場經驗,我不能算是個 EC 專業,但我累積了與平台的合作、對台灣電商市場關注、觀察,進一步分析出電商市場 B2C(Brand to Customer) 的趨勢與機會,以及 O2O 的整合條件,確實讓我在不同的位置,還能保有些許競爭力。
累積的實力,很難估計,因為可能進度很慢,分數很低,甚至收穫有限。或者,必須接受改變,無論喜歡或是不喜歡。要選擇這樣的路,真的不容易。

光是試著習慣 Windows 10,我就累了
選擇跳離舒適圈需要勇氣,累積每一點滴實力,需要恆心。現在的我,選擇有更多累積的可能,其實是為了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PS:感謝「想不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及工作夥伴們,除了允許我做出如此任性的選擇,更願意挺身投入經營與管理,讓「想不同」創造不同以往的風貌與價值。「成功不必在我」,來日我也將累積更強大的實力,用不同的方式回歸效力。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