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當面讓朋友這麼說:「你太理想了。」、「跟著市場機制,只要有人買單,價格不是問題。」、「幹嘛賣他的?我幫你做,隨你要怎麼賣。」
昨天,發了一封 mail 給歐洲的某品牌 Owner,像是封「掏心掏肺」的「分手信」。我喜歡這品牌,我喜歡這位創辦人,我喜歡這個品牌下的產品。但是我討厭這品牌的亞洲分公司那位老狐狸,我討厭老狐狸的思維與手法,我討厭那家跟老狐狸私相授受的廠商。
但結果是我出局。
創業,或者在追逐一些想做的事的過程中,理想或是夢想,其實都不足以形容那份莫名的堅持或是頑固。我覺得,那已經是一種「信仰」,是自己真的相信,也期待有知音回響的堅持。
前幾天,在 Facebook 寫下這段話:
不要想用中國的市場營運模式來經營台灣市場。正確的經營態度與理念,一樣可以在中國市場打出一片天。
中國經驗,我自己是近乎 0,有什麼資格這麼說?
給檯面下的暗盤就有市場,就有機會,就有營收。這句話是對的,因為他成立;但我認為他是錯的,因為大家一起做生意、賺錢,為何麼要給「暗盤」?中國的電商市場大到有多可怕?沒有刷單,就沒有成績,也就無法開啟更多功能,擴大業績。但「刷單」是欺騙,當然是錯的。
一年、兩年、三年…。也許只有「信仰」才能讓自己一直走在自以為「正確」的道路,可惱的是,「正確」的路,卻不一定是「成功」的路。
我做得不夠好,我知道。只是,怎麼做可以更好?要更多的資源?更大的舞台?更有力的後台?我相信我沒有走錯路,只是這條路我是不是有能力跨越每個障礙、陷阱,或者是死路一條?
我要的到底是什麼?說真的,我也糊塗了。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