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收到這組請朋友代購的 Shure MOTIV MV51-DIG 數位大振膜電容式麥克風,臉書上 PO 了照片,坐等分享的朋友不少。
既然分享的是麥克風,而我也打算試試看經營一個 Podcast 的頻道,那這一篇分享的文章,就用聲音的方式來分享吧。以下就是實際測試。
大家好,我是熊老闆。這是第一集,或者說是還沒有取名字的 Podcast 錄音暖身檔。後面有沒有正式的第一集,連我自己都還不知道。
四、五年前,我曾經想要在 youtube 上開一個新頻道,針對市場上有趣、新穎的數位產品進一步分享的短影片。不過,除了對自己影音編輯的能力不太有信心,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時間,或是實在太懶惰。
為什麼想做 Podcast?當然做聲音,比起做影音貌似簡單了一些。過去這一年多來,我參與了許多場次的創業跟電子商務的分享課程,發現我過往的工作經驗,以及我對於零售營運的觀察,確實可以讓許多對「電子商務」有憧憬的朋友獲得不一樣觀點,讓他們在電商路上可以少繳些學費。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也給自己一些壓力跟挑戰。 希望接下來真的可以做出一系列值得聆聽地聲音紀錄。
把 Podcast 定位是隨選收聽的廣播節目。這樣解釋,我就比較有信心了。
廣播在我成長的年代,是最經常,也最重要的傳播媒體。沒錯,我並不想提到在那個時代,沒有網際網路,更沒有臉書、Instagram 這些社群媒體。
不只是聽廣播不陌生,連錄廣播節目我也算有點經驗。我大學時期就讀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世新大學。雖然我沒有念到廣播相關科系,但參加了以廣播製作為主的社團,甚至在世新校內電台,還曾經主持過兩個節目。
以前錄廣播節目,得自己上膠盤、放音樂、講話、控制音軌…。現在的 Podcast 製作,一支手機,一款 APP,幾乎可以搞定所有的流程。
講得一副很簡單?只能邊走邊瞧啊。
說了這些,回頭來聊聊這組 SHURE MV51 電容式錄音麥克風吧。
效果怎麼樣,就讓大家用聽的感受看看。我簡單分享一下整體的質感跟這組麥克風的幾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功能。
先說質感。扎實、沉重。
我很喜歡這種沉重感,全金屬外殼,質感跟做工細節都十分優秀。加上我也沒打算把這組麥克風當作隨身攜帶的配件,重量重一點,我認為沒有問題。
另外,外觀造型也很搶眼,一看就是個很厲害的麥克風,固定放置在桌面上也是非常好看的擺飾。
再來說說主要的功能。市面上收音麥克風主要分為兩種:電容式麥克風以及動圈式麥克風。
哪一種好?我並沒有仔細研究。網路上找了些資訊,大致上差異在於聲音輸入與輸出的靈敏度。
靈敏度越高的麥克風,能夠接收到的聲音細節就越多。而一般電容性麥克風的靈敏度會比動圈式麥克風的靈敏度稍高低。當然,這是以平均表現來說,像是天后張惠妹專用的 SENNHEISER 森海塞爾麥克風,雖然也是動圈式的結構,靈敏度卻極為豐富。
靈敏度較高的電容式麥克風能夠收錄比較多的聲音細節,但也更容易將環境中的雜音一併收錄,所以較適合在安靜的錄音室中使用;而動圈式麥克風則適合更多的環境與空間使用。
我主要的使用環境,應該也都在家裡或是辦公室,因此電容式的 MV51 已經足夠符合我的需求。
此外, MV51 還具備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功能 – 加入外接監聽耳機,讓我錄音的當下,可以同時聽清楚錄製的效果。
這組 SHURE MV51 麥克風是我託朋友從上海買回來,入手價格差不多 5,500 台幣,台灣市場價格大概是 6,800 上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看看。
至於未來,是不是能真的有個「熊老闆說書」這類名稱的 Podcast 頻道,就靜觀其變吧。
以上,就是 MV51 麥克風的實際測試效果分享。謝謝大家收聽,我是熊老闆。
你所收聽的頻道,是還沒有名字,也不知道有沒有下一集的 Podcast。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