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玩樂 Flickr 的社群世界

以前,只把 Flickr 當作是個網路相簿,或者是當作一個網路圖庫,存放自己用的著的一些相片。

不過,最近多玩了 Flickr 一些功能,如同過去在玩 eBay 一樣,感受到「社群互動」到樂趣與成就。 這幾張照片自從放上 Flickr 後,就得到了各種 icon 的「回饋」: 這就成了參與,以及自我行銷的動力。

然而從這些 icon 後面,緊密的連結了各個相同與不同的社群族群,利用標籤(tag)、評論(comment)與描述(description),創造了 Flickr 最大的運用價值;也透過這些連結因素,Flickr 上的各種單元,包括影像或評論,或是某個用戶,都可以輕易地從某張相片,跳到其它相片或其它使用者,以及所屬的社群,藉此與所有社群發生關聯,進而創造一個無遠弗屆的社群。就像是另一個二手貨品流傳與 eBay 的延伸。

Flickr 藉由每一個參與、瀏覽者創造出可搜尋的 metadata(詮釋資料)來替每一張照片、社群進行動態分類分類,任何人都可替檔案下注解,好讓其他人可更容易找到資料。例如,你希望能快速找到台北植物園內的荷花,你可加入”台北”、”植物園” 與”荷花”,之後若有人輸入這些關鍵字就可找到包括你的相片在內的一堆結果。這樣的搜尋結果,更接近於網路使用者的文化、風格,甚至是一種習慣,對應到結果呈現的照片,也多半是網路上攝影愛好者、業餘人士所上傳的圖片,而非專業攝影師。

解答搜尋網站 GuruNet(現在已改成 Answer.com) 執行長 Bob Rosenschein 曾經表示:「資訊的民主化是 Flickr 網站最有趣的部分。他們不一定每次都很精準,但這都是網友所談論的真實主題,因此若數量夠龐大的話,也是有一些數字可信度,這就是群眾的智慧。」 在 Wikipeidia、Del.icio.us、國內的黑米、推推王,也都運用這種自由註解(free tagging)的模式,創造出網路社群串連的強大力量。 除了把 Flickr 當作一個好用的網路相簿,或者在部落格裡加個 Slide Show、Widget外,相信你可以得到更多樂趣。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19 年,職場就在上海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城市發展,透過實體門店為基礎,挑戰全營銷模式(O+O, B2C & B2B)的推進。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