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和朋友聊一些可能的商業模式,扣除某位好朋友極具創新的概念(我也認為值得一試),我自己週末也在思索一個不算新穎,但成功者不算太多的方向。
Lativ。姑且不論 Lativ 的產地、標示等問題,很單存的思考品牌、產品、通路、價格這幾件事,Lativ 創造一種新型、成功的商業模式 – 自產自銷。
雖然是委外代工,並非自有工廠,但把傳統商品產銷環節裡,包括設計、製造、品牌、代理、經銷、消費者的鏈環,變成只有兩個:品牌、消費者。熟悉成衣市場的朋友應該也是很清楚,工廠出廠價與零售市場售價,中間層層相刮,但毛利之豐厚,多數又都進了誰的口袋?
光講柳丁好了,從種植、收獲、盤商、超市…,最後吃到我們嘴裡,真正獲得最大利益的,絕對不是農夫!消費者?別傻了!
說回來我的想法吧:半價網!對,沒看錯,半價網。對於早幾年投入電子商務市場的朋友應該都有印象,台灣市場曾經有人搞個沸沸揚揚的「半價網」,但也獲得了慘慘兮兮的結果。半價網不是做不到,但不應該只想做又夯,又新潮,甚至還是大品牌,人人都愛的商品。如果 LV 能讓隨便一個網站賣半價,那她就不是 LV 了,至少得有 A+ 這種符號!
回頭講講我比較熟悉的 3C 配件。舉個例子,一個色彩繽紛的 iPhone 手機殻,也許是某個不知名品牌,做工完整,該有的細節決不遺漏、塑膠材質,完整包裝…。把這商品放在 Apple 經銷商裡,賣個 NT$680~NT$780 也算有競爭力。如果,在半價網上,就只賣你 NT$340,你會買?
那是塑膠啦,便宜東西才能這樣搞!如果我跟你說舉凡所以連結在電腦上面的周邊、配件,甚至電腦包,通通都可以用正常市價的一半買到呢!
但「這個商品」絕對不是你熟悉的知名品牌,但可能擁有相同的材質、工藝,以及效能!如同你我第一次認識 Lativ 時一樣…。
有沒有難度?當然有!能不能做,好像能!怎麼做?不告訴你!
因為…
…
…
…
…
我還沒想到!
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一覧 (3)
哈,昨晚一位朋友 Twitter 上發了訊息給我:豬頭啊,沒想到?你一定有想法,只是怕被人搶先?
我確實有初步的想法,但不怕有人捷足先登。為何?因為按我的想法做會很辛苦!
這樣說吧,我是品牌商也是通路商,我直接與工廠合作開發,直接銷售給消費者。
過去:工廠 + 品牌商 + 代理商 + 通路商 to 消費者
未來:工廠 + 品牌商 to 消費者
熟悉製造業的夥伴應該很容易看出中間的差異。也許工廠 & 品牌商的獲利結構可以更優於過往。尤其,工廠端的毛利絕對可以倍數成長,因此可以開發出量比較少,但品項較多元的商品線。
這其中的難度,在於商品開發的能力、品質控管,以及通路、網站 & 會員的經營,幾乎都在品牌商的角色上。
相仿的材質、相同的工藝,相同的功能,只要一半價格!我想是做得到的。
[…] 隨談:我也有「半價網」的夢 […]
[…] 前些時候,我自己也在思考一個商業模式:半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