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PC Home,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戰爭?平台與市場是衝突?或是整合?

何飛鵬專欄: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

好吧,我也來賺些流量,以此為題分享一些想法。網路上有很多電商前輩與先進提出各種角度的看法,或是建議,有 UI/UX,有購物體驗,有壓榨供應商議題…。

我的公司,從 2005 年開始跟 PC Home 合作至今,先給各位一些數字參考。

2005 年,PC Home 在電腦包袋品類抽成 12.5%
2017 年,PC Home 在電腦包袋品類抽成/倉儲/24 hr 物流費用約 35%

這沒甚麼好抱怨的,有銷售力道的「通路」,就有喊聲的權利。過去二十年,甚至一直到現在,台灣零售通路依舊相信「通路為王」這一個法則。

「通路」始終是對的,賣得好,是通路強,賣的差,就是商品力不夠。有意思ˋ的是,當「通路」本身不再有「絕對優勢」的時候,人人喊打的情況更明顯。

PC Home 的問題從來不是不夠強大,而是他一貫維持著沒有變得更好,尤其「賣場管理」。刊登數是王,毛利是后,有這一王一后,其他垃圾賣場,海淘商品,甚至詐騙刊登,似乎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隨便舉個例子,露天拍賣這個商品刊登數全球名列前茅的 C2C 網站,每次點到首頁看見數字累積的刊登數量,就是極大的諷刺:

ruten

這個賣場乍看沒有甚麼問題,不過是 2011 年上架,不會有人買,我也不太相信現在賣家還能賣就是。類似這樣的賣場,保守估計,露天也一定是全球名列前茅,正所謂台灣之胱…。

露天也好,PC Home 也罷,你輸給蝦皮的絕對不是免運跟補貼,而是長久以來自以為的「通路王」心態。說白了,包括詹先生與何社長,PC Home 的股東團隊早已從創業家化身為商人團,追求的不是改變台灣產業與升級,而是股價市值是否能再創新高。

客觀來說,PC Home 現在依舊擁有台灣為數最多,最主要的供應商,PM 的議價(砍殺)本領也是首屈一指,通路優勢也都還在,那問題出在哪?

有價值的服務!提供給消費者與供應商的服務。

服務,向來是相互而且連貫的。消費者需要被服務,而服務的供應者,包括通路本身,供應商、物流商…都串連在其中。

B2C 的電子商務,不過是零售的一環,優質的商品,合理的價格,有效並精準的行銷活動,進一步整合各供應商的品牌資源,串聯流暢,確實協助消費者解決各種問題的服務內容與品質。PC Home 做不到?不為也。

這兩年品牌店商興起,關鍵不在價格,而是強化消費者的體驗與服務,成功化解供應端與消費市場端的衝突,並融合成一套解決方案。

然而,過去十年 PC Home 選擇了衝突,而非整合。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00 年以前,在傳統產業工作,以廣告公關業為主,包括公關公司、科技公司與汽車工業。2000 年後進入電子商務、拍賣與搜尋行銷等網路領域。2005 年投身創業,2017 再入職場,挑戰新世代的零售業。

目前擔任:

「首邑電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想不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