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2009 年網路購物環境的挑戰

這陣子忙,除了新門市的準備與開幕作業外,年底也是個個品牌原廠開始檢討過去、放眼來年的日子,眼睛裡、腦海中,大概都是一堆數字符號…。

除了供應商端(原廠)外,幾個通路廠商也有不少變動,剛剛看到網商論壇這一篇轉貼文章,也有一些感觸。

以目前兩大電子商務網站 PC Home 跟 Yahoo!購物中心來看,2009 年的主力方向似乎會有所區隔,PC Home 將加重 24 小時購物比重,Yahoo! 購物中心則在興奇完全併購後,新合約上對於新、小型供應商來說,會有一些門檻(這一點供應商們應該都收到資訊了)。乍看之下沒啥關連,但是仔細研究一下,很明顯這兩個舉動其實都可以看作是「供應商集中」的管理方向,未來,供應商的出貨量、多元化、毛利空間,影響的不只是營收,更決定是否得以繼續生存的關鍵。

可以看得見的情況是,小型、單一品牌經營的供應商,將陸續靠攏多品牌、較大規模經銷商才得以繼續維持穩定出貨,否則在電子商務通路上,很有可能在兩大電子商務網站的走向中被邊緣化,甚至只能尋求其他稍小或是特定市場的購物網站合作。

未來網路購物是不是會變成如今實體通路上「大型連鎖通路」的宗旨止:「開店的目的,在剝削供應廠商之血肉;銷售的意義,在創造經濟起飛之謊言」(這一段話的出處來自小弟過去的一篇文章:開店 v.s. 銷售)?我自己其實很不想看見這樣的結果,也安慰自己這樣的狀況應該不至於發生。畢竟,網路購物的創業與交易模式,本來就擁有門檻低、產品多元化、分眾經營…這些實體通路比較難執行的元素,也讓台灣的網路購物環境,包括大型 Shopping mall、拍賣、各種商城、獨立購物網站不斷拉昇,呈現高度成長的榮景。

以前曾聽某為創業前輩這麼說:「10 個小型合作網站的營業額,可以抵上一個 PC Home 」。可是現在?也許 50 個小型合作網站的營業額,可以抵上一個 PC Home,但是放眼望去,哪裡去找出 50 個規模不小、屬性又適合的購物網站?

品牌、產品、服務…,可以與流量抗衡?這是我很想找出的答案。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19 年,職場就在上海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城市發展,透過實體門店為基礎,挑戰全營銷模式(O+O, B2C & B2B)的推進。

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一覧 (1)

  • 多方經營可能是個解答,能力所及範圍內能做的都做吧!

    現在很多廠商都在跟這些網路及實體通路合作之外
    自己再另行開設自己的官方購物網站甚至合併品牌專屬的網拍
    在大型網站曝光,回到自己的官網深耕
    同樣價格下,官網出貨的利潤空間比讓這些大型廠商抽成後大得多
    另外你想要的品牌、產品、服務等也都可以因此建立
    但是說到B2B或是B2C時,你想要的品牌、產品、服務等方向
    操作手法也不太一樣就是了
    而且自營網路購物需要長時間經營才能見效的

    我在教書,也剛自行創業,很高興認識你!

發表迴響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