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老闆的網路視界 x Ecomm Manager 電商經理

小門市的品牌與商品-對抗連鎖通路的機會

姑且不論一些電腦周邊玩家,是不是有去順發 3C燦坤等電腦周邊、數位商品量販店的習慣,打個比方吧:把順發 3C 的規模縮減成 10 分之 1,例如原本佔地 300 坪的門市,變成只有 30 坪,你還是會去參考產品跟價格?還是會繼續捧場?

一個 30 坪的 Apple 全產品專賣店,或者 SONY 旗艦店,甚至是個聚集各種品牌全系列周邊如滑鼠專門店的門市,你有興趣去走走?當你需要採購滑鼠時,你會去哪裡買?

這是我最近跟幾個朋友在聊的話題,主題是談小本創業,跟現在電腦周邊市場可以試著發揮的空間。

我向來不是很欣賞大型通路的經銷方式,尤其是與供應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對於許多品牌商品來說,是毫無生存機會的。可是,小門市、個體戶,有能力跟大型連鎖通路對抗?或者還有生存空間?

我認為有,而且方法應該不只一個。過去在我讀 -品類殺手-零售大戰對消費文化的衝擊- 小感這一篇文章中曾提出一些看法。而最近幾次與朋友的閒談中,或者有一些想法與結論,可以供有心在相關產業、通路創業的朋友參考。

獨資、小門市如何創造非凡的價值:

1) 專門館:電腦、數位周邊有各式各樣產品,選定一個主力方向,輔以次要,但是可以豐富主力產品線商品的範圍。舉我自己為例,創意思考切入的主力商品以電腦包為主,包括美國、日本等地的品牌,並增加如滑鼠、電腦鎖、電腦相機包等產品線,完全圍繞著「筆記型電腦」的使用族群發揮,提供該族群在筆記型電腦攜帶的需求中,獲得足夠的產品資訊。

2) 品牌概念:多元品牌 + 品牌完整產品線。小門市的名字,需要產品的品牌給予建立。例如很多人知道台北信義計畫區有一個很大的 「Apple 旗艦店」,可是比較少人去提他的名字 – 「Studio A」,更少人知道原來它叫做「晶實科技」。回過來看我自己,Targus、Elecom、Kensington、Mobileedge、Booq…,這五個品牌,有什麼共通點?「電腦包」。Targus 是全球最大的電腦包品牌(側背、後背、公事商用),Elecom 有銷售量最高的耐衝擊(Zeroshock)內袋,Kensington 的人體工學系列電腦包,Mobileedge 的女用系列,Booq 則是專為 Apple 用戶量身打造。因此,面對一位有電腦攜帶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可以比較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品牌與商品。

除了品牌多元,相對的也必須供應各品牌主力,並且豐富的商品線,才不會發生吸引了該品牌的用戶,卻就是少了他正需要的款式。

3) 拓展服務與資訊:服務,當然是門市非常重要的條件,包括門市地點、交通、門面這些應該是創業者本來就要做的功課外,還有一個必須加以注意的,就是如何延伸服務、擴大服務。例如,作好客戶與品牌原廠中間的溝通與服務橋樑,利用網路、原廠網站等資訊,提升自己門市的地位與內容。舉例來說,某某客人從網路上買了 Targus 的電腦包,若有需要維修服務,門市也可以協助代收送處理,如此,不但服務了新客戶,更有機會培養成自己未來的客戶。

大型電腦量販店,主流商品逐漸集中化,包括筆記型電腦、印表(事務)機、數位相機、手機等,對於其他數位周邊,在強調高毛利、保證營收的情況下,品牌、產品上架並不如想像中完整,其實還是有非常多的角度可以切入,有心創業的朋友,也可以多留意喔。

除了品牌商品,許多小型門市採低價「白牌」商品,或是工廠直營、切貨方式,一樣可以創造不同凡響的價值。不過,小弟自己對這一方面的領域所知有限,就不多亂亂分享了。

歡迎分享
  • 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

この記事を書いた人

咬一口蘋果,做個快樂的熊老闆。

業餘部落客、業餘攝影愛好者、業餘文字工作者、業餘創業者...。喜歡零售,沈浸在電子商務與新零售的世界裡。

2000 年以前,在傳統產業工作,以廣告公關業為主,包括公關公司、科技公司與汽車工業。2000 年後進入電子商務、拍賣與搜尋行銷等網路領域。2005 年投身創業,2017 再入職場,挑戰新世代的零售業。

目前擔任:

「首邑電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想不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コメント

發表迴響

目錄